“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路径探索
2019-06-28 中国啦啦操网 浏览次数933
“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路径探索
文艺a,郎淳刚b
(a.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西安,陕西;b.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安,陕西)
wenyi@snnu.edu.cn
摘要:研究将学习型团队的理论运用于啦啦操教学设计中,通过构建学习型啦啦操团队,改变啦啦操课程的教法与学法,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增强教学互动。教学中以学生学为中心,塑造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团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于啦啦操课程改革及以促进学生团队学习养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团队学习,啦啦操教学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Team Learning in College Cheerleading Teaching
Yi Wena, Chungang Langb
(a. Sports Colleg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Shaanxi Xian;b. Sch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Xidian University,China Shaanxi Xian)
wenyi@snnu.edu.cn
Abstract: The research applies the theory of learning-team to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heerleading, and change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cheerleading courses, changes the classroom organization forms, and enhances teaching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heerleading learning-team. The teaching takes student learning as the center, shapes the team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students 'team innovation abi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cheerleading course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team learning.
文艺,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郎淳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SGH18H052);2018年度校级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项目“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2019年“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JSJ2019236);2018年体育学院青年教师高水平研究成果培育项目基金资助(QN201800X)。
Key words: teaching approach, team learning, cheerleading teaching
1 引言
啦啦操项目是典型的团体运动项目,它是通过队员们集体完成复杂、连续、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难度动作和过渡连接与配合等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操项目的“集体性和配合性”特点,促使教师应促进学生以学习型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促进学生个人行为融入团队学习行为的养成。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学,少数教师尝试在啦啦操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小组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方法。聂英涛等人(2016)研究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成果表演的能力[1]。李婷(2016)研究指出,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对啦啦操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群体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具有有效性及非常大的推广价值[2]。李文靖等人(2018)研究指出,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啦啦操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为同学在于团队的合作中得到了团队精神、创造性、灵活性、实践性的培养,起到了重要教学意义[3]。徐豪(2018)研究指出,小团体教学法在高校啦啦操的教学中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该方法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啦啦操的运动技术[4]。
表1总结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啦啦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培养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具有一定效力,但似乎都不能很好地覆盖啦啦操教学的方方面面,也缺乏对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探索。据调查,啦啦操课堂教学效果仍不理想,表现在课堂中有效互动不足、学生协作意识淡薄、创新精神欠缺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动力不足等现象。
表1 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
教学模式和方法 |
教学效果 |
|||
翻转课堂学习 |
培养自主学习 |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
提升表演能力 |
合作学习 |
激发学习兴趣 |
增强群体凝聚力 |
提高合作意识 |
|
TBL教学法 |
得到团队精神 |
得到创造性 |
得到灵活性 |
得到实践性培养 |
小团体教学法 |
提高课堂参与程度 |
有助于掌握啦啦操的运动技术 |
|
|
2 啦啦操学习型团队教学与小组教学比较研究
2.1 小组与团队概念界定
据调查,高校啦啦操教学多采用小组(分组)教学的方式,鲜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习型团队的。学习小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通常分组由教师决定,以学号相连,以站位区域等,学生几乎没有之间选择的权利。学习型团队是学生之间为完成共同目标,共享信息和其他资源,并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开展学习活动的群体【5】。学习型团队是讲究效率,使团队内部效率最大化而自愿结成组织。学习型团队组织成员“各具特色”,成员之间可以进行知识共享,可以技能互补,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要求较高。
2.2小组教学与团队教学模式比较
学习型团队之于小组更具优越性。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小组教学学生难以感受到团队学习的氛围和气氛,进而无法理解啦啦操强互动性、强表现力和强感召力等等。学习型团队,以团队的共享性为核心要素,成员之间能够通过知识技能共享,产生较强的互动性等。啦啦操学习效果方面,小组学习多数是为了达到考核标准,而聚集在一起,学生往往没有较高的学习追求。教师对于小组的评价总是忽视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而学习型团队则强调过程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包括情感、凝聚力等方面。另外,小组学习往往在课上进行,课下学习较为松散,缺乏组织与目的。学习型团队成员的学习态度积极,目的明确,且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共存。
2.3课堂教学与“互联网+啦啦操教学”
当前,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的途径呈现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微信、运动APP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无障碍对话,与同学之间交流信息,共享知识,共同提升学习效果。互联网+啦啦操,产生了两个层面的教学,即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据调查,小组学习主要在课上,课下小组活动效果难以监控。小组学习成员对于知识的分享与创新动力不足。从小组长与团队领导的管理而言,小组长较为强势,多数为教师任命。而团队领导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即为了完成某个学习目标,在团队中自行产生领导者,且领导者的能力具有示范性,组织成员之间无被管理的压力等。学习目标方面,小组以完成个人目标为主,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团队的组织形式,更加有利于同学们理解与掌握啦啦操的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
2.4 小组与学习型团队考核评价比较
目前啦啦操课程评价,停留在技能层面较多,包括动作及队形编排。其次,评价方法过于简单,未能合理组合。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化,小组考核多是终结评价,对于个人评价难以做到有效区分,评价的结果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优缺点指向不明。多数啦啦操课程评价,主要的形式为终结性评价,评价多以单人进行,即使采用小组形式考试,其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仍然不具有团队评价的要素,采用团队整体评价的啦啦操课程鲜见。学习型团队在评价过程中将定量评价(技能和身体素质))和定性评价(团队精神、团队学习等)进行有效结合,评价过程比较灵活性与动态性。
2.5小组学习与学习型团队的互动行为比较
近年来 ,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日益重视互动行为在学生发展和教育中的意义,师生互动正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课题。学生课堂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在课堂中是“个人”,是并无实质性功能联系的所谓“班级”之一员,换言之,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孤独的个体”[6]。在啦啦操课堂上,小组成员以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在小组中展示个人能力,学生之间互动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课外,小组学生之间的互动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与提高学习内容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大部分学生选择独自练习,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的情况较少。学习型团队由于学习目标经过整合,使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融合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完成团队目标,进而实现个人目标。
2.6小组思维与团队意识进而创新意识的区别
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分为团队目标、团队角色、团队关系及团队运作过程四个方面。在课上练习环节,小组学习,很多学生没有团队意识,表现在相互配合不足,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反复练习仍然无法达到整齐划一,一些同学练习中存在消极情绪,无法与其人很好的配合。而团队成员则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和知识的共享性,成员团队意识较强。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传统的啦啦操课堂,注重套路教学,小组合教学或者身体素质训练,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缺少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在知识探索方面,小组学习和创新的动力不足,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足等。而团队成员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能够激发出创新意识和动力。
3 在啦啦操教学中构建学习型团队的路径
3.1 构建啦啦操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学效果
大学生学习型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学习的群体。团队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开展学习,共享信息和其他资源,具有团队的凝聚力。它是一个氛围轻松的群体,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提高学习绩效。构建啦啦操学习型团队,可以促使有相同学习兴趣或爱好的学生,在共同目标的激励和指引下,通过共同学习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学习型团队展现的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体现的是一种真正平等、自由、开放的学习组织。团队成员的组成也会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技术能力,表现力等,或者学院背景、学源等个体特征。在啦啦操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团队学习,可以激发个人学习的动力,提升个人学习效果,个体融入集体中,促进团队学习绩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习型团队最大化的展示出来。
3.2 丰富啦啦操教学教法,促进团队成员学习方法改变
教师在教与学的相互转换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理解、归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它体现于每一项体育技能形成过程的始终,并迁移到日后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7]。啦啦操的教法与学法具有师生双边互动的特点。教师在教的时候,要更多地体会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学的时候,要思考教师的教学目的,体会学习的方法。啦啦操教学是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深入研究它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啦啦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学习型团队学习过程相辅相成,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另外,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指导与帮助,必要时深入学生团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3.3 加强啦啦操教学互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现代科学的交叉性和渗透性,决定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渴求。据调查,19.9%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满意度不高。11.6%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任课教师联系沟通较少,希望教师能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开展学习生活交流活动。
啦啦操课程可以设置许多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比如:课内组织学生讨论,关于技术动作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团队之间进行“比舞”的学习内容展示活动,通过教学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寻求学习内容等。课外,可以组织学生观摩比赛,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学习。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校际间的比赛,促进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参加活动,相互学习,互相进步。
3.4 促进大学生团队精神养成,激发学生创新行为
啦啦操课作为一项健康、时尚、动感与能够凝集学生集体意志,培养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等有益内容,对学生们的优良学风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团队精神是时代发展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育中缺乏对其团队精神的培养。
啦啦操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学习意识,进行广泛、深入的相互沟通、交换与合作,发挥团队集体的聪明才智,推进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啦啦操的动作组合,经常需要大家配合完成。在舞蹈和技巧啦啦操项目,花球啦啦操需要学生具有协调一致的动作表现,良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还需要学生们具有很强得创新意识。在队形编排等环节,在动作美化等方面,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创新,凸出队伍的特色和套路特点。在完成技巧啦啦操高难度的动作时,学生之间需要默契配合与相互信任,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才能达到美的艺术效果和震撼的展示效果。
3.5 改革啦啦操教学的评价模式,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全面成长
徐明欣研究指出,通观全国高校体育课程的考试,有一定数量的高校,离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体育考试尚有一定的距离,反映在体育考试过程中的误差较大,影响考试的因素较多,而可控性较小,在制定考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时,又缺少科学的实验与论证。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有的还带有主观随意性,直接影响到考试的质量。
啦啦操学习型团队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变,必定会带来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创新。啦啦操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全面的评价,从技术动作入手。在课程评价方面,进行过程和结果性的综合评价,并将团队内部和团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全过程。首先,丰富评价内容,进行多元化评价。啦啦操课程评价对技术完成与艺术表现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将技能和身体素质、团队精神和团队学习过程等有效结合。其次,评价过程将更加灵活性与动态性,进行实时评价,对于任务完成度较好的团队,进行加分和口头鼓励。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团队间的集体展示或教学比赛,以赛代考。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的技术骨干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对团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避免因个人评价产生的失误及偏差。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可以促进学习型团队成长与绩效提升。
3.6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习型团队成员的运动兴趣
啦啦操文化价值体现在,提升学生自信、团队精神、提升艺术修养等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啦啦操运动,养成自己坚毅的性格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更具备了一种优雅与自信[3]。首先,体育教师应为校园啦啦操文化的发起人,建立学校啦啦操俱乐部,同时以俱乐部的名义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啦啦操校际间比赛、啦啦操校园比赛、啦啦操摄影、图片展等活动,以啦啦操体育文化活动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健身,搭建校园啦啦操文化平台。另外,进行啦啦操文化专题讲座活动,邀请啦啦操资深教练、国际级裁判等知名人士开设讲座,以一种更系统、更全面的角度给大学生提供了解啦啦操文化的途径,通过讲座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内涵,真正发挥啦啦操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7 构建互联网+啦啦操教学模式,促进学习型团队线下学习
来颖颖(2017)研究指出,在高校啦啦操选修课中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啦啦操操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啦啦操的眼界,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对啦啦操学习兴趣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好[8]。当前,“互联网+教育”催生了新的课程,进而要求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探究性和个性化”。互联网+啦啦操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线上和线下进行学习,线上教师精讲重点,线下团队成员进行课程深度学习。这样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的促进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变革,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高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啦啦操课程的学习具备了探究性和个性化学习特点。
4 结论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素质要求,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方法纷纷出现,在啦啦操教学中构建学习型团队,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学习型团队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通过构建学习型团队,加强对大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大学啦啦操课程考核与评价中,融入啦啦操课程目标和评价方法多元化要素,设置团队考核内容与方法,改善多年以来啦啦操课程单纯以个人体育技术、技能的成绩评价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主体参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为啦啦操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 聂英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啦啦操教学的优势分析[J].体育科技,2016(12):46-50.
[2]李婷.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12):46-50.
[3]李文靖,韩帮勇.TBL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02):58-60.
[4]徐豪.“小团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01):81-84.
[5]李思静.构建学习型团队有效学习英语[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03):125-127.
[6]叶志强.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时间及类型构成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2):106-108.
[7]郑杰政.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省思与优化整合[J].四川体育科学,2016(03):108-111.
[8]来颖颖.“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2017.
[9]Wang H.L.Research on college cheerleading culture[J].Wuhan Sports College Proceedings,2013:98-99.